(完整word版)《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总结,推荐文档

2020-04-09 10:52:10 浏览次数:

  一、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思维定式: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l

  强调品德为成功之本,如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等如何努力进行品德修养。(正确的思维定式)l

  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即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以及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错误的思维定式)1.只有真正经历过拥有,才会真正的懂得分享。

  2.我们需要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即基于原则的思维定式,它能正确引导我们实现高效能,改善人际关系,解决深层问题。

  3.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4.“由内而外”的意思是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定式、品德操守和动机。由内而外的观点认为个人领域的成功必须先于公众领域的成功;只有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把个人魅力置于品德之上,妄图在自我完善之前人际关系都将徒劳无功。

  5.我们的本质要比言行更具有说服力。我们不可能打破法则,只能在违背法则的时候让自己头破血流。

  6.行为和态度就是枝叶,思维定式就是根基,抓住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我们的思维定式,无论正确与否,是我们的态度与行为的根本,归根到底,是我们的人际关系的根本。

  7.我们看到的世界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我们在条件限制之下所看到的世界。

  基本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品德成功论

  二、习惯的源来

  1.品德实质上是习惯的合成。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2.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意愿,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3.成熟模式图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是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情感上不能独立的人其价值观和安全感都来自他人的看法,一旦无法取悦别人便会极度沮丧。

  4.产出P/产能PC平衡原则,你希望员工如何对待顾客,就要如何对待员工。效能在于平衡。

  5.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的理解。当我们怀着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回答对方的问题去聆听时,我们就能进行真正的沟通并建立友谊。

  三、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原则

  1.自我意识的能力即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

  2.时下盛行社会环境和条件下人性的三种决定论:基因决定论、心里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3.高效人士在任何坏境中都应具备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习惯——积极主动。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坏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消极被动心情好坏全都取决于他人的言行,任由别人的弱点控制自己。可见最刻骨铭心的伤害并非悲惨在于本身,而是我们竟然会听任这些遭遇发生在自己身上。

  5.三种主要的价值观,一是经验价值观,来自自身经历;二是创造价值观,源于个人独创;三是态度价值观,即面临困境时的回应。

  6.主动培育团体的共同价值观和目标,任由感觉左右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积极主动的人则以实际行动来表现爱。

  7.关注圈与影响圈: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爱自怜,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8.面对的问题课分三类:直接控制、间接控制、无法控制,积极处世者只是更为机敏,更重视价值观,能够切乎实际,并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9.真正有效的策略应从自身能控制的方面着手,也就是先改进自己的缺失,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10.我们对任何错误的回应都会影响下一刻发生的事件,所以一定要立刻承认并加以改正,避免殃及后来,而且我们的力量也会由此得到恢复。

  11.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与信守承诺的能力。两种能够直接掌控人生的途径:一是做出承诺,并信守诺言;二是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做出承诺和信守诺言正是培养高效能习惯的根本力量。

  习惯二:以始为终——自我领导原则

  1.以始为终说明在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功夫。

  2.“以始为终”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

  3.有些人自我意识薄弱,不愿主动设计自己的生活,结果就让影响圈外的人或事控制了自己,其生活轨迹屈从于家庭、同事、朋友或者环境的压力。某些人内心脆弱,依赖心理过重,渴望被接受和获得归属感,向往他人的关怀和爱护,而且一定要让别人来肯定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4.“以始为终”的另一个原则基础是自我领导,但领导不同于管理,领导是第一次创造,必须先于管理,管理是第二次的创造。

  5.习惯一谈的是“你是创造者”,习惯二谈的是“第一次创造”,习惯三谈的是“第二次创造”。

  6.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为。管理关注基层,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领导关注高层,思考的是“我想成就什么样的事业”。管理是正确地做事情,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情。

  7.个人生活中的领导意识更为匮乏,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包括很多为人父母者也难免走人类似的管理误区,只想到规矩、效率与控制,忽略了目的、方向和亲情。

  8.学会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参照自己,反躬自省,改造自我。

  9.以始为终意味着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的角色,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为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负责,从而使决定行为和态度的思维定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原则。以价值观为行动准则,无须受制于情绪或外界环境。

  10.以始为终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即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贡献和成就)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

  11.许多心智或情绪疾病是由于失落感和空虚感作崇。

  12.影响圈的核心是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安全感与明确的人生方向可以带来真正的智慧,智慧则能激发力量。若四者全面均衡,且协调发展,便能培养高尚的人格、平衡的性格和完美的个体。

  13.以朋友或敌人为中心的人没有内在的安全感,自我价值变化无常,受制于他人的情绪和行为;人生方向也取决于他人的回应,时时揣摩如何反击;他们的智慧受限于以敌人为中心的偏执心理;毫无力量可言,总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14.以原则为中心的人会保持冷静和客观,不受情绪和其他因素的干扰,纵观全局——工作需要、家庭需要、其他相关因素以及不同决定的可能后果,深思熟虑后才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原则为生活中心的人总是见解不凡,思想与行为也独具一格,而坚实、稳定的内在核心赐予他们的高度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会让他们度过积极而充实的人生。

  15.开发右脑:①拓宽思路;②心灵演练与确认。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我究竟在追求什么?为了行诸文字,你势必要彻底检讨自己正真的理想——最珍贵的人生目标。

  16.使命宣言是由所有成员共同拟定的和由少数决策高层包办的真的是天壤之别。唯有参与,才有认同,这个原则值得强调再强调。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原则

  1.重要的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2.两个问题:

  ①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改观你的个人生活,但是你一直没做?

  ②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彻底改观你的工作局面,但是你一直没做?

  3.⑴习惯一告诉我们,“你是创造者,你掌控自己的人生”。这个习惯的基础是人类特有的四大天赋,即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以及最为重要的自我意识。能够让你大声宣布:“虽然这是我从小见惯了的事情,整个社会也都是这个样子,但是这根本就行不通,我不喜欢这种没有任何实际效果的解决方法,我能够改变它。”

  ⑵习惯二是关于第一次的创造或者智力上的创造的习惯,其基础原则是想象力和良知这两大天赋。想象力是一种超前感知的能力,是对目前无法亲眼看到的潜力和创造力的认识,而良知则是发掘每个人身上独有特性的能力。这个习惯同我们的基本思维定式和对自己的最高期望值、价值观密切相关。

  ⑶习惯三是关于第二次的创造或者体力上的创造的习惯。是对前面两个习惯的实施、执行和自然表现。它要求我们愿用独立意志努力实现一个目标,即以原则为基础安排人生。

  4.独立意志指的是做出决定和主动选择,并根据这些决定和选择采取具体行动的能力。

  5.如果你能够成为高效率的自我管理者,那么你的自律就是由内而外形成的,是独立意志的具体表现,你所信奉与追随的就是内在的价值观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生要旨。有了独立意识和诚信人格,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以及情绪,服从这些价值观的约束。

  6.成功者能为失败者所不能为,纵使并非心甘情愿,但为了理想与目标,仍可以凭毅力克服心理障碍。

  7.第四代时间管理(重要但不紧迫)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8.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他们的思维定式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他们也有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和紧迫事情需要马上处理,但是这类事情的数量相对来说很少。

  9.管理方法六标准:

  ①和谐一致

  ②平衡功能

  ③围绕中心:最有效的方法是以一星期为单位制定计划,一周7天中,每天各有不同的优先目标,但基本上7天为一体,相互呼应,就事情本身的重要性来安排行事历。

  ④以人为本

  ⑤灵活变通

  ⑥便于携带:第二类事务的活动是有效自我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你需要一个有效的工具将生活中心转移带第二类事务。

  10.如果能够以原则为基础,以第二类事务为生活中心,对一个星期内的事务进行具体安排,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的原则及其巨大潜能。

  11.个人管理四步骤:

  ⑴确认角色,只要考虑自己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记下这七天时间里需要专注的领域即可。

  ⑵选择目标,思考下一周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⑶安排进度,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

  ⑷每日调整,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机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12.对人不可讲效率,对事才可如此。对人应讲效用——即某一行为是否有效。第四代个人管理理论的特点,在于承认人比事更重要。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良知为导向,针对个人独有的使命,帮助个人平衡发展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且全盘规划日常生活。

  13.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做到了充分尊重这个原则。同时,这种方法还认识到,就效用而不是效率,你首先要考虑的人就是你自己。它鼓励你将时间用于第二类事务,根据原则去认识你的生活,将你的生活建立在原则的基础上,明确表达你的目标和价值观,并且用这些目标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决定。

  14.第四代时间管理的方法的五个优点:

  ⑴首先,它以原则为基础,切实地创造出一个核心模式,让你能够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分配自己的时间,看清楚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和有效的。

  ⑵其次,它接受你内心良知的指导。这种方法让你有机会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并且最大限度地同你既定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同时,它也给你自由和变通,让你在牺牲既定日程安排,服从更重要的价值观的时候心平气和,毫不内疚。

  ⑶第三,这种方法确认了你的个人使命,包括价值观和长期目标。这样你在度过每一天的时候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⑷第四,这种方法帮助你明确自己的角色,平衡自己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每个星期为每个关键角色确立要达到的目标,并作出具体的日程安排。

  ⑸第五,这种方法以一个星期为单位计划生活(需要的时候可以对每天的安排做适当的调整),这让你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不必局限于短暂的一天时间。通过审视自己的主要角色而让自己保持清醒,经常想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

  有一条主线贯穿这五个方面,那就是将人际关系和效果放在第一位,将时间放在第二位。

  15.授权是提高效率或效能的秘诀之一,管理者注重建立制度,然后汇集群力共同完成工作。

  16.授权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关注重点是方法,他们自己为最后的结果负责。

  责任型授权: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这种授权类型要求双方就以下五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并作出承诺。包括预期结果(最终结果以及具体的日程,明确截止期限)、指导方针(确认评估标准和告知可能出现的难题与障碍,要让他们自己为最后的结果负责,明确指导方针,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做)、可用资源(人力、财务、技术或者组织资源)、责任归属(制定业绩标准和制定具体的时间表,说明何时提交业绩报告,何时进行评估)、明确奖罚(财务奖励、精神奖励、职务奖励)。

  17.信任是促进人进步的最大动力,因为信任能够让人们表现出最好的一面。但是需要时间和耐心,而且还有可能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拥有符合这种信任水平的能力。

  18.这是一种关于授权的全新思维定式,它改变了人际关系的性质:因为分得工作的成为自己的老板,受到自己内心良知的指引,努力兑现自己的承诺,达到既定的目的。同时,这种方法还能释放其创造能力,激励他在正确原则的基础上尽一切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19.授权的大原则不变,权限却因人而异。成功的授权是有效管理的最好体现,因为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组织,有效授权都是发展成长的最基本的因素。

  20.有效的自我管理以及通过授权对他人进行有效授权的管理,其中的关键并不是技巧、工具或其他外在因素。这种有效管理的中心是内在的,是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思维定式,让你能从重要性而不是紧迫性来观察一切事务。

  人际关系的本质

  1.没有信任就谈不上友谊,没有诚实也就谈不上信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最要紧的不在于言语或行为,而在于本性。

  2.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

  3.速战速决是不切实际的,建立和维护关系都需要时间,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行为。

  4.六种主要的投资方式:

  ⑴理解他人

  如果你重视一个人,那么必须同样重视他所重视的事情。

  黄金定律说:“想要别人怎样待你,就要怎样待人”。如果你希望别人了解你的实际需要,首先要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的实际需要,然后据此给予帮助和支持。正如一个成功养育了几个小孩的家长所说的那样:“区别对待他们,才是平等的爱。”

  ⑵注意小节

  ⑶信守承诺

  ⑷明确期望

  ⑸正直诚信

  ⑹勇于致歉

  西方有句名言:“还清最后一分钱”。要想使道歉成为感情投资,就必须诚心诚意,而且要让对方感受到这一点。

  弱者才会残忍,只有强者懂得温柔。

  5.无条件的爱可以给人安全感与自信心,鼓励个人肯定自我,追求成长,由于不附带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牵绊,被爱者得以用自己的方式,检验人生种种美好的境界。不过,无条件的付出并不代表软弱。我们依然有原则、有限度、有是非观念,只有无损于爱心。有条件的爱,往往会引起被爱者的反抗心理,为证明自己的独立,不惜为反对而反对。其实这种行为更显现出不成熟的心理,表示你仍受制于人。

  6.一对一的人际关系:为一个人完全完全奉献自己,胜过为拯救全世界而拼命。一个人尽管在“外务”上多么了不起,却不见得能与妻子儿女或同事相处融洽。因为为群体服务,远不及建立私人关系需要更多人格修养。

  7.在互赖关系中,问题就代表机会——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机会。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1.不论你是总裁还是门卫,只要已经从独立自主过渡到相互依赖的阶段,你就开始扮演领导角色,影响着其他人,而有助于实现有效的人际领导的习惯就是双赢模式。

  2.赢、输模式是合作的最大障碍。输、赢模式是平静的关系下面涌动着的是压抑的情感,被践踏的价值和隐藏的怨恨,最终将导致两败俱伤。

  3.最好的选择必须依情况而定,关键是认清形势,不是教条地把某一种模式应用于每一种情况。

  4.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如果不能利益共享,那就商定放弃交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比明确期望后再让对方希望破灭好得多。“不能双赢就干脆放弃”这个原则也能让大家感到轻松自由。

  5.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因为我们不能用赢/输或输/赢的手段来达到双赢的目的。

  6.双赢可使双方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及共蒙其利。要达到互利的境界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及与人为善的胸襟,尤其与损人利己者相处更得这样。培养这方面的修养,少不了过人的见地、积极主动的精神,并且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作为基础。

  7.双赢品德的三个基本特征:

  诚信——我们将诚信定义为自己的价值观。

  成熟——这是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在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的成熟,这是双赢的基础。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是双赢的必备条件,其间的平衡点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知足——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8.双赢关系

  以双赢品德为基础,我们才能建立和维护双赢关系。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感情账户。你对双赢的态度越坚持,越真诚,越积极,越投入,你对他人的影响力就越大。

  并非所有决定都一定要以双赢为目的,即便是情感账户储蓄充足,认识到这一点也很重要。再说一次,关系很重要。

  没有双赢人格和双赢关系作为后盾,书面协议就形同虚设。只有真诚的感情投资,才能帮助实现双赢。

  9.双赢协议

  双赢协议让纵向交往转为横向交往,从属关系转为合作关系,上级监督转为自我监督。

  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要素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①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方法不计。

  ②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

  ③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

  ④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⑤奖罚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罚的意义。

  这五个要素赋予双赢协议重要意义,对此的理解和认可使人们在衡量自己的业绩的时候有据可依。

  传统权威型监督以赢/输为模式,是情感账户透支的结果。正因为对预期结果缺乏信任和共识,才不得不一遍遍地检查和指示,没有信任,就想对下属时时操控。

  只要事先制订双赢协议,信任存在,对他们放手,让他们知道你的期望,接下来只要扮演好协助与考核的角色就好。

  自我评估更能激人上进。在高度信任的文化氛围里,自我评估的结果更精确,因为当事人往往最清楚实际进度,自我洞察远比旁人的观察和测量要准确。

  10.双赢绩效协议

  双赢绩效协议的前提是模式转换,注意力要放在结果而不是方法上,但大部分人都重方法轻结果。

  彼得德鲁克建议,经理和员工之间可以用“给经理的信”这种形式来表述绩效协议的要点。这种双赢绩效协议是管理的核心内容。

  有四种管理者都可以掌控的奖罚方法:金钱、精神、机会、以及责任(职位)。

  双赢意味着自由,但必须以诚信作为支持。正真的双赢协议是双赢人格和双赢关系的产物,它以相互依赖的人际交往为对象,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

  11.双赢体系

  双赢只能存在于体系健全的组织机构中,邀请基层职员参与意见,还鼓励他们互相合作,让尽可能多的人通过这种量身定做的协议达成各自的目标。

  双赢赋予个人明确的任务,说明预期结果、指导原则和可用资源,个人要对结果负责,并完成自我评估。双赢体系要为双赢协议创造有利环境。

  12.双赢过程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第三,确认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第四,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双赢过程同双赢结果密不可分,只要经由双赢过程才能实现双赢结果,这里的目标与手段是一致的。

  原则性谈判要坚持原则而不是立场,将人同问题区分开来,要注重利益不是立场,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

  双赢并非性格魅力的技巧,而是人类交往的一种模式。

  习惯五:知彼解己——沟通的原则

  1.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己。这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

  2.你的影响力在于你的榜样作用和引导能力,你的品德时刻发挥影响力,并起着沟通的作用。

  3.首先你要有能让他人信任和开怀的人格,在此基础上培养移情聆听的技巧,然后建立情感账户来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4.知彼是交往模式的一大转变,因为我们通常把让别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

  5.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着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6.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在移情聆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听,还要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7.移情聆听本身是感情投资,它能够给人提供一种“心里空气”,具有治疗作用。除了物质,人类最大的生存需求源自心理,即被人理解、肯定、认可、欣赏。

  8.移情聆听是有风险的。只有当你做好了被对方影响的准备,才能深入到移情聆听的阶段,而这是需要足够的安全感的,因为这时候的你会变得很脆弱。从某种意义以上说,这很矛盾,因为你影响对方之前,你必须先被影响,即真正理解对方。

  9.四种自传式回应的倾向: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问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10.沟通需要投资时间,欲速则不达。

  11.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这三个词集中体现了让他人理解自己以及有效表达自己的精髓。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然后是你同他人的关系,最后是你表达自己的能力,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

  12.一对一沟通,你应该时刻想着先理解别人,这是你力所能及的。如果你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影响圈内,就能真正地、深入地了解对方。你会获得准确的信息,能迅速抓住事情的核心,建立自己的情感账户,还能给对方提供有效合作所必需的心里空气。

  13.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行为方式,认真聆听让你影响圈慢慢扩大,并越来越有能力在关注圈中发挥影响。你越深入了解别人,就会越欣赏和尊敬他们。

  14.不要太过心急,要感同身受,也要有耐心和尊重对方。你应该睿智、敏感而头脑清楚,并能够抛开个人经历,尽力真正的了解对方。

  习惯六:统合综效——合作的原则

  1.统合综效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而是最具激发、分配、整合作用的部分。

  2.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3.我们不应单纯地模仿大师的言论,而应该追求大师所追求的。

  4.沟通三层次,信任度与沟通层次之间的联系:互相提防(赢/输或输/赢模式)——互相尊重(妥协)——统合综效(双赢)5.在互赖关系中,统合综效是对付阻扰成长与改变的最有力途径,促成阻力向动力的转化。

  6.参与的程度越深,人们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投入就越多,释放出来的创造力就越大,越需要对最后的结果负责任。

  习惯七:不断更新——自我更新的原则

  1.不断更新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2.身体层面指有效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锻炼属于第二类事务。

  3.精神层面的更新为你指引人生方向,是人的本质、核心和价值体系的坚持,是生活中非常私人而又至关重要的领域。它的更新需要时间,但这是第二类事务,我们没有时间去忽视它。

  4.智力层面的更新主要靠教育,借此不断学习知识,磨砺心智,开阔视野。养成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是拓展思维的最佳方式,这是第二类事务。极力推荐大家从每个月读一本书开始,然后每两周读一本书,接着是每周读一本书。磨砺心智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是写作

  5.社会/情感层面的重点是围绕着人际领导、移情交流和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1.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2.两个基本规则:一是“不要刨根问底”;二是在话题过于尖锐或痛苦的时候,我们就要及时打住,晚些时候或者等到第二天再说,直到当事人愿意再次开口。

  3.如何能明智地利用刺激与回应之间的距离和人类的四种独特天赋,我们就能获得由内而外的力量。

  4.控制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靠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来消除分歧,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作用有限。只有从最基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下手,才能根除长期的潜在问题。

  5.真正的变革是由内向外实现的,只是利用性格魅力的技巧,在态度和行为方面做些表面功夫根本不行,一定要从根本上改变那些决定了我们的人格和世界观的思想构造和行为模式才行。

  6.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事情变得可以迎刃而解,这并不是因为任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我们的能力增强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